极速天气 资讯 美国不再是唯一选择!中国药企出海新目标:把创新药卖到东南亚

美国不再是唯一选择!中国药企出海新目标:把创新药卖到东南亚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傲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东南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药企“出海”安营扎寨的主要选择。

今年3月底,君实生物宣布与康哲药业控股子公司康联达在新加坡设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九国合作开发、商业化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至此,特瑞普利单抗的全球商业化网络已拓展至超过30个国家。

CPhI Insight数据显示,2020年,东南亚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达40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内医药行业年收入增长将超过11%。充裕的市场成长空间吸引了全球药企前来“掘金”。在疫情期间,以新加坡为起点,多家中国药企加快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君实生物只是其中之一。而除了中国Biotech外,艾伯维、诺华、辉瑞、罗氏、赛诺菲等大型跨国药企也在东南亚设立了区域总部和生产基地。

“我们和康联达沟通交流后,认为PD-1在东南亚被认可和商业化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很有信心。”在第七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国际医药创新合作”分论坛上,君实生物CEO李宁指出,从数据互认的角度来看,由于没有人种差异,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新药临床数据认可度更高,这也是中国医药“出海”东南亚的优势之一。

“出海”另一选择

“出海”是包括君实生物在内的本土Biotech现阶段所面临的共同命题。在医保控费和集采的政策背景下,单一本土市场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中国Biotech的商业化需求,因此“出海”成了生物科技公司的必选项。

“如果现在国内的创新药企坚决不要国际化会是什么样?好像不太可能。因为我国药监部门已经成为ICH的成员之一,如果递交IND申请,不用CTD的话,申请可能都不会被接受,因此国际化的尝试不可避免。”李宁称。

中国创新药的“出海”热潮始于2020年,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基石药业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创新药达成了license-out合作。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药企license-out事件仅发生10件,披露的交易金额为3.2亿美元;2021年,中国药企license out事件发生高达53件,披露交易金额达到144.9亿元。

生物医药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市场是中国Biotech“出海”的首选。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Pharma ONE显示,2021年本土新药出海美国数量高达155个。

但2022年中国Biotech在美国市场屡屡碰壁。信达生物研发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和黄医药的索凡替尼相继折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另受疫情影响,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的PD-1抑制剂在美国FDA的BLA都因不同原因延期。

根据君实生物的北美地区合作伙伴Coherus披露,美国FDA预计将会在2023年第二季度对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中国生产基地进行必要的检查计划,这是美国FDA对BLA审查程序的重要一环。

李宁对时代财经表示,君实生物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迎接美国FDA的现场核查,特瑞普利单抗有望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PD-1药物。

与此同时,君实生物也在寻求美国之外的海外市场。

3月28日,君实生物与康联达成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地区9个国家对特瑞普利单抗进行开发和商业化。截至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对外授权的国家已经超过30个,遍及北美、中东、北非、东南亚等地区。

瞄准东南亚市场的中国药企不止君实生物。2021年,信达生物与印尼企业Etana就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达成合作协议;2022年,中国医药外包行业龙头企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金斯瑞生物、科兴生物等也纷纷在新加坡投资建厂或设立研发、商业总部,其中部分项目的投资金额甚至高达百亿元人民币。

贝达药业资深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万江在上述分论坛表示,美国不是中国药企“出海”仅有的选择,上合组织相关国家以及东盟国家也有很广阔的市场,而且这些国家可能更容易产生与中国的合作意愿。

为什么是东南亚?

泰格医药官方微信公众号指出,中国申办方在东南亚地区开展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2021年达到近5年最高的37个,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6%;从治疗领域看,主要集中在肿瘤和传染病、疫苗领域;从项目分期看,主要是中后期项目,III期项目占比达到66.7%,II期与III期项目合计占比达到92.7%。

东南亚国家联盟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10个成员国,联盟成员国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千米,人口6.6亿。中金研究院研报指出,中国与东盟产业链关联程度较高,东盟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是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国,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近年来“走出去”的热点地区,覆盖领域广泛,且出海企业多为我国各领域中的龙头。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大中华区副司长、新加坡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产业与投资处参赞蔡宗伦在上述分论坛上指出,东盟国家的全民健康覆盖计划在不断完善。2017-2019年,东盟六国就有五个国家的自费医疗支出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这些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负担能力在稳步提升。不仅如此,2000-2019年,所有东南亚国家的人均公共医疗支出也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为了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东南亚的各类资源,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正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工业园区展开合作,以打造‘新加坡+1’的区域化发展模式。通过该模式,以及相关的激励政策来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每个国家所具备的特有优势。例如,企业可以利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较低成本劳动力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同时,运用新加坡的优势设立总部,进行研发或开展先进的制造行业。”蔡宗伦表示。

作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中心,新加坡成为区域生物医药制造和研发重地,也是中国药企出海东南亚的“桥头堡”。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新加坡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157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制造业产值的10.8%;2021年,生物医药制造业较前一年同期增长11.1%。产业人才方面,2020年,新加坡生物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已超过25000人,人才竞争力指数居全球第二。

蔡宗伦表示,在过去两年里,新加坡不仅吸引到了国际医疗健康企业前来投资,也见证了新型医疗健康企业在新加坡的茁壮成长。迄今为止,新加坡至少汇集了350家生物科技与医疗科技初创企业。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医疗健康企业来说,您的国际化之旅才刚刚启程。凭借着敏锐的战略眼光、远大的包袱和雄厚的科技底蕴,中国医疗健康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医疗健康企业的未来。”蔡宗伦称。

如何闯关?

虽然东南亚生物医药市场前景广阔,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多样化特征显著的市场。初来乍到,中国Biotech征战东南亚要面临众多挑战。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艾社康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东盟地区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中产阶级不断崛起的多元化区域。各国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均不相同,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差异明显,各国的医药行业竞争格局也有所区别。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的进口药消耗费用占比基本在50%以上,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药占比约为30%。

中国药企在与当地医药企业竞争的同时,还要对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跨国药企发起挑战。据统计,全球前10大制药公司中,有4家将亚太区研发中心设置在新加坡。

上述报告援引一名跨国生物制药企业东南亚地区负责人称,“针对东盟国家没有统一的策略,每个国家需要适合其国情的策略。在进入东盟市场之前,企业应该设定一些标的,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而不是把东盟十国都作为覆盖的目标。”

大部分出海东南亚的中国Biotech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与当地临床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以增强自身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力。

“这些当地的合作伙伴具有监管信誉,更容易得到审评机构的认可和信任。”华领医药创始人、CEO兼首席科学官陈力表示。

李宁指出,东南亚医药市场有区别于国内市场的显著特征。在东南亚国家,药品也可以被分为3类,分别是品牌药物、Branded Generic和仿制药。

品牌仿制药与仿制药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品牌仿制药的营销手段与品牌原研药相似。仿制药通常以其化学名称为人熟知,但品牌仿制药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强调品牌效应,则会被赋予专有名称。品牌仿制药的销售定价通常高于普通仿制药,在美国,品牌仿制药比无品牌仿制药贵13倍以上,品牌仿制药销售只占所有仿制药的21%。换言之,品牌仿制药是总体规模较小,但利润率高的市场。

李宁强调,创新药企业应该建立起品牌效应,所谓的品牌效应并不是指某个企业,而是树立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标准,在当地市场建立起中国生物医药的品牌效应,提高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而产品质量就是树立品牌优势的关键。

“我们要让患者知道,中国的药和欧美的药相对质量是一样的。”李宁表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su173.com/alarm/a20051.html

美国不再是唯一选择!中国药企出海新目标:把创新药卖到东南亚

极速天气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美国不再是唯一选择!中国药企出海新目标:把创新药卖到东南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美国不再是唯一选择!中国药企出海新目标:把创新药卖到东南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