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天气 资讯 丽珠集团:扣非净利润18.8亿元同比高增近16% 高质量发展步履不止

丽珠集团:扣非净利润18.8亿元同比高增近16% 高质量发展步履不止

3月30日晚间,丽珠集团对外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22年,丽珠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6.3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7.5%,合每股收益2.04元;扣非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15.6%。过去一年,尽管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但丽珠集团通过提升经营管理与研发效率、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从产品各维度持续强化竞争力等方式,实现了业绩稳健增长。

多元业务结构激发增长活力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勇往直前

公开资料显示,丽珠集团专注于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制剂、原料药、中间体、诊断试剂和设备,在消化道、辅助生殖、精神和肿瘤免疫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善的产品集群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过去一年中,丽珠集团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力,充分展示了公司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来看,公司化学制剂板块实现收入增至70亿元,消化道、促性激素、精神和抗感染领域收入分别为34.36亿元、25.91亿元、5.45亿元和3.84亿元。除消化道领域外,其余类型产品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消化道领域下滑,主要是因为核心品种艾普拉唑针剂“以价换量”,销售额小幅下滑,但该产品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药板块2022年则实现收入12.54亿元,同比高增超17%,核心品种抗病毒颗粒受疫情影响实现快速放量;参芪扶正注射液则受益于在基层医院具备良好市场口碑,收入端逐步恢复正增长。

生物制品2022年收入亦达4.08亿元,同比大增近81%。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新冠疫苗和托珠单抗注射液的上市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认可。其中,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疫苗获得紧急使用批准,纳入全国免疫规划,并且在全国20多个省市广泛使用。此外,丽珠生物还积极开展多种变异株疫苗及相关二价苗的研发工作。而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上市,为新冠患者用药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重要成果不仅彰显了丽珠生物在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发生产方面的实力,也为国内外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丽珠生物研发管线不乏重磅品种,随着研发稳步推进,丽珠集团生物制剂品种将逐步丰富。

2022年,丽珠集团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了27.73亿元,同比增长了46%。充沛的现金流也是丽珠集团迎接市场竞争,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所在。在研发创新方面,丽珠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4.27亿元,同比增长25%,多项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这不仅体现出丽珠集团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也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股权激励与高比例分红彰显发展信心和对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不断深化的医改政策,丽珠集团采取了精益化运营、加速研发步伐等措施来迎接挑战。同时,丽珠集团还通过股权激励来留住核心人才。2022年10月,丽珠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将向1026名员工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授予1797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1.31元/A股。此举有助于稳定团队建设,也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不懈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股东回报。据公司年报披露,丽珠集团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6.00元,以2023年4月4日丽珠集团收盘价计算,股息率约4.3%,股息率处于中证500第一梯队。此外,丽珠集团2022年9月15日发布股票回购方案,拟以4~8亿元,不超过人民币40元/股回购公司股票,并全部用于注销。通过回购股票并注销,丽珠集团有望提升每股股票的价值,让股东们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也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健,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分红和回购。这些措施不仅让投资者获得丰厚的回报,同时也反映出丽珠集团高度重视投资者利益,并且也表明了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企业发展的真谛。丽珠集团深知这一点,在多年的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推陈出新,以长期积累和持续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展望未来,丽珠集团表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样的丽珠集团,值得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su173.com/alarm/a18880.html

丽珠集团:扣非净利润18.8亿元同比高增近16%,高质量发展步履不止

极速天气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丽珠集团:扣非净利润18.8亿元同比高增近16%,高质量发展步履不止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丽珠集团:扣非净利润18.8亿元同比高增近16%,高质量发展步履不止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