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28日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及2023年市场走势预测。
新闻发布会现场
煤炭市场现货价格向合理区间回归
2022年,受国际能源价格大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二季度以后国内煤炭价格呈现高位波动态势,年内价格峰谷差达到900元/吨左右。
当前,煤炭市场现货价格向合理区间回归。“10月份以后,随着我国动力煤供需形势逐步改善、煤炭进口快速恢复,动力煤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年末北方港口动力煤价格较年内高点下降500元/吨,并继续向合理区间回归。”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表示。
其中,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彰显稳价作用。郭中华介绍,2022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全年均价为722元/吨,同比上涨73元/吨,年内峰谷差在9元/吨左右,发挥了煤炭市场的“稳定器”作用。
在煤炭供应方面,国内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国原煤产量45.6亿吨,同比增长10.5%。
在行业效益方面,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利润总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前5家、前1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占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25.9%和33.6%,经济效益进一步向资源条件好的企业集中。
但是行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各环节和煤矿生产区域利润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突出。“初步分析,大型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67.4%,利润总额仅占全行业的41.8%。”郭中华表示。
展望2023年:预计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加
对于2023年市场走势,郭中华表示,预计我国将继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增幅回落。煤炭进口形势逐步改善,进口煤进一步发挥调节补充国内煤炭市场的积极作用。”
他表示,综合判断,2023年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增强,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扩大,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继续加强,市场总体预期稳定向好,煤炭运输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预计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
“但当前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加之受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水电和新能源出力情况、安全环保约束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的煤炭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郭中华称。
研究建立煤炭“弹性产能”机制
在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里,煤电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还没有形成安全可靠替代的形势下,煤炭仍承担着我国能源兜底保供的责任。那么,在“双碳”进程中,如何科学合理调控煤炭产能?“产能过大了会导致过剩,过小了又供应不上,如何去保证一个合理的区间?这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郭中华称。
他表示,需要创新煤炭的产能管理和煤矿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机制,提高煤炭的安全稳定供应和应急保障体系。
一是研究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管理办法。综合考虑煤矿资源条件、现代化程度、煤层煤质特点、安全生产形势进行科学评估分类,设立煤炭产能弹性释放或收缩的阈值和等级。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煤矿产能释放的和收缩的管理办法,推动煤矿的产能由刚性管理转为弹性管理,夯实全国煤矿煤炭安全供应、稳定供应的制度基础。
二是建立煤矿以增补欠、以减让盈的弹性生产机制。当新能源正常发挥作用时,引导煤矿减少煤炭的产量,为新能源有效替代腾出发展空间;当新能源出力不足、能源供应阶段性紧张、煤炭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通过释放煤矿的产能,及时填补能源的供需缺口,发挥煤炭兜底保障的作用。
三是推动煤炭弹性产能和煤矿弹性生产试点示范。在推动试点示范的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