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天气 资讯 总量全国第一 广东如何批量培育“小巨人”

总量全国第一 广东如何批量培育“小巨人”

“防雷分线柜是我们的第一代产品,十几年前的发明专利,解决了高铁信号防雷等基础问题,还获得了原铁道部铁道科技奖三等奖。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在全国所有高铁车站。”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丰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如是说。

在广东,像科安达一样凭借创新在经济崛起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小巨人”企业已经达到1525家,总量居全国之首。

在这批“小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共性经验。依靠独家专利填补产业链“断点”、通过数字化转型突破营收规模瓶颈、并购海外品牌切入国际市场……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广东“专精特新”企业奉行长期主义、重视人才支持、强市场需求驱动,在支持力度较高的外部创新环境下“拔节生长”。

作为一家深度参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民营企业“掌门人”,郭丰明亦直言,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否崛起存在其偶然性与必然性。未来,企业如何突破创新瓶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偶然”机遇,政府又应如何持续为企业抓住机遇打造“必然”环境?政府如何总结一套创新生态方法论,批量培育“小巨人”?广东正加速探索答案。

“小巨人”总量全国第一

回忆起创业之初打开业务市场的关键节点,郭丰明坦言,当时主要得益于技术团队在高铁信号防雷领域的独家技术优势,科安达才抓住了切入轨道交通市场的“最佳时机”,“我们运气好,也懂专业,就碰上了这么一个机会。”

“随着铁路不断提速,相关铁路设备也从机械式升级改造为电子式,特点是速度更快、操作更灵活,但怕雷击。了解到这一需求,我们在短时间内针对性研发出了首款防雷分线柜,全国只有我们能做,这才跨过了门槛。”郭丰明说,凭借着一点“运气”和长期积淀的创新“底座”支撑,科安达把握住了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的窗口。

目前,科安达每年的研发投入仍占营业收入约10%,已累计完成超5000个火车站场防雷工程,开发的计轴系统也广泛运用于国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60%。

在单一企业案例背后,广东财经大学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彭荣分析认为,民营企业进阶“专精特新”有迹可循,“一是自我努力,企业创始核心团队拥有关键技术。二是抢抓时代机遇,比如新基建大潮产生的新市场需求,以小而精技术对接需求端关键链层。三是政府主动服务,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为创新行动、人才集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在距离深圳不远的东莞,主营皮革及柔性工业材料智能裁剪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其竞争优势同样源于自身不可替代性技术对下游行业需求的快速“补缺”。

“从线下门店销售‘重库存’,到线上销售‘轻库存’,品牌方现在更追求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即把原来慢节奏、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变为根据订单开展的快速生产。‘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的新模式,也对生产线设备的柔性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前瞻研发中心办公室内,爱玛数控董事长王国权对鞋具等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数家珍”。

提早嗅到行业变革气息的爱玛数控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从2013-2015年以前的“大干快上”转为深度聚焦运动鞋行业,专注运动鞋面料的智能化裁切工艺,全球首创360旋转式视觉识别智能裁切技术,并相继推出智能抓取技术、智能核心技术多个专利产品,成为全球第五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皮革及柔性工业材料智能裁剪机器人生产商。

凭借在智能化裁切装备和技术的长期深耕,爱玛数控赶上了2015年移动支付普及颠覆传统消费习惯与仓库管理模式的“风口”。王国权表示,目前爱玛数控已进入阿迪达斯、耐克等多家全球知名运动鞋品牌企业的供应链,2022年均价五万美元以上的智能裁切机产量达到全球第一。

凭借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的创新优势,2023年,广东全省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名单的企业数量达到1525家,总量居全国第一。

从政策“输血”到生态“造血”

拥有1525家“小巨人”的广东亟待回答:创新型中小企业如何能够走得更远,成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主力军?

“关键在于打造适合‘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生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创新生态建设既包括进一步激活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包括进一步打通企业上下游、覆盖不同区域的全产业链。

打造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一直是广东近两年发力提升区域创新能级的思路之一。

2022年,广东首次提出要“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同年,广东出台《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通知》,从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等全面融通的角度着手,针对企业技术攻关、创新融通、产学研合作等关键环节推出具体支持举措。

对于区域经济而言,如何筑起更多“地标性”产业集群十分关键。为支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科技厅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创新体系 支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了强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汇聚高水平产业创新人才、发挥知识产权与标准引领作用等七个方面20条主要措施。

“我们通过促进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今年也开展了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等活动,大企业提出需要中小企业去发明攻关的技术需求,由中小企业进行揭榜。鼓励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参与,跟大企业携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融资促进处副处长江珍媚介绍。

作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也是一个体现跨产业合作必要性的典型样本。

“我们自2015年起就开始探索推行数智化转型升级,逐步引入云化MES平台和智能仓储系统。但当时的网络条件还无法满足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对于网络带宽、实时性、可靠性的诉求,因此我们选择与佛山电信以及华为合作研发,进一步解决网络底座的问题。”创兴精密总经理高楚慧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模式逐渐成熟,创兴精密也正从产业生态“受益者”逐步转型成为产业生态“缔造者”。

“我们正逐步从卖产品向卖数字化解决方案转型。目前除了传统的精密金属结构件生产业务外,创兴精密还能够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体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包括提供产线设计方案。”高楚慧说。

从政策“输血”到生态“造血”,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广东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了一个更便于自我“造血”的发展环境。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最艰难的时期往往是在产业化前端,因此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也应该尽量往前端靠,在产品上市或商业化取得一定成果后,相对来说政策就可以弱化甚至退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龙建辉表示,“‘小巨人’成为‘大巨人’,要靠商业化导入,不能一直通过体系内扶持,最终还是要走向市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总量全国第一,广东如何批量培育“小巨人”

极速天气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总量全国第一,广东如何批量培育“小巨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总量全国第一,广东如何批量培育“小巨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