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圣哲说:“生活处处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着“我不听”,学会了任性放纵;你说着“我不关心”,学会了倨傲无情;你说着“我不做”,学会了懒散退缩……
对,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利,也许你还觉得这很酷。但是,孩子,你要明白,你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生活是个大花园,你喜欢在花下晒太阳,毒蛇也喜欢在花底下晒太阳。我们有时候真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我多么希望你能对那些建议、责任、困难说“行”啊。
这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了信之后,你有何感悟?
要求:符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学生习作①】
对自己说“行”
文/李佳蕾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6)班
母亲的来信,字字真挚深情,训诫中饱含温柔,警醒中蕴藏勉励。细细读之,反思自省,感触颇多。是啊,面对建议、责任、困难,说“不”虽易,却无法使人成长;说“行”虽难,却能助人远航。
学会面对他人的劝勉建议,收起“不听”的任性放纵,说“行”。
世人云:“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对逆耳良言说“行”的人,是虚怀若谷的智者。任何带着温情与关怀的建议递过来,或多或少会在不经意间戳到我们的痛处,驳了我们的颜面,打击了我们的矜傲。但不可否认,那些或尖锐或柔和的言语,有时也会使我们幡然醒悟,重回正轨。
古时唐太宗面对名臣魏徵多番直言不讳的劝谏,终是收回不快,以人为镜,以正衣冠,君臣遇合才成就了贞观之盛世,流芳千古;而唐玄宗纵情声色,任性放纵,拒绝忠臣进谏,终至繁华大唐横遭安史之祸,落得惨淡退场。
可见,做到虚心纳言,理智地对自己说“行”,对于成功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会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收起“不做”的怯弱、懒惰,说“行”。对挫折、挑战说“行”的人,是顽强不屈的勇者。古今中外,无数先人以身示范,功垂后世。
才华横溢的贝多芬在失聪的阴影遮蔽下,口咬木棒辨音,面对困境咬牙说“行”,他成功谱写出使人灵魂为之战栗的《命运交响曲》。
奥斯特洛夫斯基饱受病痛折磨,一部蕴含着钢铁意志的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他与病魔抗争时大吼的一声“行”。
建国初期,面对西方的封锁与压制,“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白手起家,最终铸就了属于中国的辉煌与骄傲。
可见,做到坦然面对困难,勇敢地对自己说“行”,才能无畏前行。
面对各种大小责任,收起“不关心”的倨傲冷漠,说“行”。对责任说“行”的人,是负重前行的义者。
面对推翻腐朽封建王朝、挽救民众于水火的革命大任,林觉民含泪写下《与妻书》,舍小家为大家,慷慨赴难。
担负着与汹汹疫情抢夺宝贵生命的斗争大任,无数白衣天使于亿万人群中逆流而上,以血肉之躯筑起救死扶伤的坚实大坝。肩挑起保护国家领土、捍卫祖国尊严的守边大任,战士们伸开双臂挺身迎向意图不轨的敌人,以身报国无怨无悔。
反观早前在哥本哈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几十名官员相互推诿责任,导致会议不了了之。他们难道没有想过,说“不”的背后,被高高挂起的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速的危机重重?可见,要坚决地承担责任,义不容辞地对自己说“行”,才能坦荡处世。
母亲的勉励使我茅塞顿开。我要牢记她的期许,面对建议、困难、责任,坚定地对自己说“行”,这样才能沐浴阳光和风,迎着雷霆闪电,扬帆远航。
【学生习作②】
说“行”要魄力
文/彭媛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7)班
妈妈简短而又深刻的信,让我突然意识到,往常我那些打着“躲避毒蛇”旗号说“不”的行为,是只顾享受的幼稚自私之举,是任性放纵、倨傲无情,也是懈怠逃避。在未来的成长路途上,我最需要的还是要有敢于说“行”的魄力。
面对建议,要有说“行,我倾听”的魄力。忠言逆耳,一些犀利、有益的建议往往直击痛处,令人不适,因此愿意倾听建议的魄力更显可贵。
刘邦不耻求教,听从张良建议,方能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中安全逃脱;唐太宗虚心接受了魏徵的谏言,这才成为勤俭爱民的一代明君。这正说明,善于倾听的人方能成就属于自己的丰功伟业。
在我们的成长环境中,师长和挚友常给予我们批评与建议,我们更应学会倾听,人生道路才能更加顺畅、坦荡。
面对责任,要有说“行,我担当”的魄力。学会承担责任,才是真正的长大。要有担当的魄力,才能坚持不懈地前行,使生命更具韧性。
司马迁时刻牢记自己身为史官的责任,身遭酷刑也不改《史记》创作之志;邓小平经历人生的三起三落,却从未忘记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大胆创新,小心求证,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魄力,是信念,更是进步的动力。对责任说“行”,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
面对困难,要有说“行,我克服”的魄力。敢于迎接困难的挑战,不仅需要直面困难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前进的决心。
勾践兵败被俘,面对各种屈辱,选择了卧薪尝胆,这才重新收拾旧河山,终成“三千越甲可吞吴”之势;苏轼被贬黄州,克服了物质上的匮乏、精神上的困顿,终得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旷世佳作。
尼采曾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直面困难,找到解决之法,去克服去战斗,在斗争中获得进步和成长,是变得强大的必经之路。
学会说“行”,是改错、担当、进步的第一步。说“不”固然轻松,说“行”更需魄力、更显实力。妈妈的话让我明白,该说“不”时说“不”,该说“行”时说“行”,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模样。(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教师点评】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选择,需要我们相应做出“行”与“不”的判断。两篇文章都紧扣材料立意,对“建议、责任、困难”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行”这一积极态度。
李佳蕾同学的文章将“不”与“行”结合立论,同时用智者、勇者、义者三种人分别对应三种态度,体现出对材料理解的深刻性与独到性。三个分论点段采用基本一致的论证思路,从观点到阐述到事例,再到最后的小结,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彭媛同学的文章则对分论点进行了相应的细化,明确了“行”的具体行为内容,并将重点落在说“行”的魄力上,体现出思维的严密性。
比较而言,文章所列举的事例多为古例,在时代感与新鲜度上与前文相比略显不足。文章结尾说“不”与说“行”辩证结合,体现出对材料话题的准确理解。
(广州市第二中学教师 曾光)
【非师点评】
材料中的这段话还是很有意思的。如果说“不”代表着一种对自己有限性的划定,那么“行”则意味着对自己边界的扩展。说“不”代表着一种犹疑、怯懦与否定,说“行”则意味着一种冒险、探索和积极的态度。
因此作文一定要写出从否定性到积极性的这种转变。
这两篇作文倒是写出了这种转变,也都举了很多的例子。但一些例子也许不是特别妥帖。
其实同学们不妨举一些自己的例子,应该会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我们自身对于“不”和“行”的深入思辨。
(文学博士、知名作家 王威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李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