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制造商与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之间的边界再次跨越。蔚来近日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手机,成为从汽车到手机的新晋典型。2021年小米曾官宣造车决定,并确定了首期百亿元投资规模,因此一直被视为从手机到汽车的代表。
汽车与手机的嫁接,在其他案例中也有体现。例如,特斯拉此前多次被传出造手机的消息,吉利收购魅族也被解读为一盘大棋,还有更被市场关注的华为赋能赛力斯问界等。
汽车与手机分属两大产业,但作为消费属性的底层逻辑却非常类似,且在数据、智能、充电、地图等方面存在诸多协同性。因此,汽车+手机的业务模式,有了更多的相关多元化的意味,而并非外界所说的单纯跨界。
两者之间频繁嫁接,背后是两大产业天花板越压越低的现状。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单纯的在圈内死磕,已经较难出圈,向新玩法要效益、要增量,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从手机到汽车与从汽车到手机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进入门槛不在一个量级,所涉及的产业链条、供应链管理能力也不是一个级别。以手机产业为例,此前无论是贾跃亭、罗永浩,在相关产业内都曾告败。当下随着两大产业天花板的压低,贸然进入的风险也在变大。
从本质来看,小米式从手机到汽车是进攻,是试图谋求第二曲线;而蔚来式从汽车到手机则更像一种防守,是对宠粉的重资产投入。这也就出现了小米造车消息发布后股价一度冲高,而蔚来手机现身后股价表现却颇为低调的原因。
在蔚来看来,汽车是恒星,手机是行星。手机主打功能是车机的生态互联,例如代替车钥匙,实现多车管理操控等。从未来部署角度来看,车企通过自己开发车机连接,则有可能打通手机资源和汽车资源的壁垒,更好地采集道路数据、驾驶数据和用户数据,提升智能水平。
也就是说,虽然有着旗舰手机的定位,但是蔚来手机依然是依附于汽车主业的存在,而且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汽车产品。也正是因为主要定位于蔚来车主,这对于往往只有通过规模化才能摊薄成本的手机而言,蔚来必然不能指望卖手机赚钱,更不可能与当下的华米OV形成对峙。也正因此,蔚来手机有一种为了一点醋还包了一顿饺子的意味。
从商业逻辑来看,无论是小米式的从手机到汽车,还是蔚来式的从汽车到手机,一切的战略优化都应指向需求侧。比如,手机厂商下场造车,新能源汽车市场出圈真正的突破点在哪里?再比如,车厂造手机,客户会否真的为了手机多买一辆汽车,会否因为一部车而多配一部手机?如何实现自用途与其他用途的结合等,都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当然,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体现出企业在战略和运营端努力求变。一方面,我们都对这些实体企业对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探索表示祝愿,对于他们不断卷创新表示敬意;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宜提前做好相关投入不及预期的准备和预案,不宜为了宠粉不计代价,不宜为了生态化反盲目铺摊,避免盲目投资带来对流动性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