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授权经销商取代部分直营店,造车新势力的渠道之战打响。
9月14日,有消息称,今年上半年蔚来主动接触了国内一家头部经销商,计划将子品牌“阿尔卑斯”的售后服务、交付中心由经销商集团来承接,首款车型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量产交付。
而在几天前,小鹏汽车也被透露,近期将全国24个销售区域缩减为12个,逐步淘汰效率低下的直营门店,同时扩大代理经销商的门店规模。
该项缩减措施源于小鹏9月初召开的渠道商会议上所公布的“木星计划”——调整直营和授权加盟两种渠道模式的比例,以更少、更聚焦的精细化团队负责外部管理,核心举措是“用经销商模式来逐步替换直营模式”。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其中之二开始在渠道终端“动刀”,积极引入经销商。今年以来,与小鹏、蔚来做出相似选择的还有极氪,启动经销商招募计划,增加授权经销商门店的比例。
告别清一色的直营门店,加速回归4S店模式,直营不再是新能源车企销售渠道的最优解,传统经销商也并非冥顽不灵,汽车经销商授权模式与直营模式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似乎开始反转。
直营从优势变负担
随着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一种颠覆传统经销商模式的直营模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也被国内众多造车新势力所追随。
在理想汽车CEO李想看来,直营模式可以更好、更快地获得一线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从而帮助企业改进和升级产品,同时,直营模式也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价格和利润。
因此,直营模式逐渐成为新造车的“标配”之一。一方面,作为新品牌进入市场,在城市购物中心开设直营店,可打开品牌认知度,主动建立市场的自然需求,寻找更多的潜在用户;另一方面,直营模式更加透明公开,对线下渠道掌控力更强,可实现价格统一管控,避免因经销商降价引发“内战”,损害品牌形象。
不过,以直营模式打开市场,对于当时的新势力来说既是权衡利弊,亦是唯一路径。
作为纯粹的新品牌,知名度尚未打开,自负盈亏的经销商也不愿意去冒险,为新势力的“造车梦”买单,车企也只能选择自建直营店。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新势力与直营模式的绑定分为“紧-松-紧”三个阶段:作为新品牌进入大众视野,需要通过城市商超自营店刷“存在感”,加速建构消费者对其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尚可,但单靠直营店无法拉高销量规模,那经销模式的灵活性对于销量是有加成的,以现阶段的小鹏为例;如果车企知名度足够高,而且目标用户对于品牌极为看重,那选择完全直营是可行的,以特斯拉为例。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多家新势力也完成了自己的品牌认知建构过程,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下,直营模式也成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好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重资产运营、销售网络覆盖有限的弊端。
不同于初期通过直营模式扩大知名度的诉求,如今,以小鹏、蔚来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要销量、要盈利,经销商成为可尝试的路径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小鹏在全国共有420间门店,覆盖143个城市,由直营店主导。多家直营门店的建店费用以及建成后的租金、人力、运营成本,对依旧深陷亏损泥潭的小鹏来说是一种负担。
“现在行业太‘卷’,品牌太多,车企不可能融到足够的资金,理论上都建直营店是新势力想要达到的目标,但现实却是融不到足够的资金。而通过经销商,车企无需投资仅需授权即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选择了积极向授权经销商转型。”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时,在高昂的扩店成本压力下,直营店数量始终无法像经销商一样普及至全国各个角落,仅依靠直营门店难以完成较高市场率的覆盖,销量面临一定压力。
因此,在降低成本与提高规模的诉求下,授权经销商成为更可行的选择,开启了新的销售模式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直营模式,经销商与厂家的绑定没有如此紧密,更多受市场调节。新势力也在破除直营“迷信”,借助经销商使销售渠道进一步市场化,通过市场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网络销售体系良性发展。
选择经销商,用意何在?
对于现阶段的新势力来说,引入更多经销商在销售渠道发力,此举有双重用意:一是降本,二是增量。
以小鹏为例,2023年第二季度,小鹏实现营收50.6亿元,同比下滑31.9%;累计净亏损28亿元,和去年同期的27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的23.4亿元相比,亏损仍在加剧;整车毛利率和汽车毛利率已分别跌至-3.9%和-8.9%。
因此,现阶段小鹏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续降本,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将和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把降本作为产品、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等多个团队的核心目标之一,多个降本项目正在高效地执行推进。
蔚来也同样饱受亏损困扰,上半年净亏损高达109.3亿元。“降本增效”成为蔚来的主要议题之一,蔚来CEO李斌曾在多个场合都表示要提高内部效率,实现成本优化。
增加授权经销商的比例,不仅可以节省一笔直营门店建设与运营费用,为当前亏损加剧、降本为先的小鹏、蔚来减轻一定的“负担”,甚至还能通过授权经销商为自身创收。
“现在的造车新势力资金有限。直营模式下,车企要自己从头到尾全部投资,但授权经销商,车企还可以在其中收取一些相关费用,包括品牌费、培训费、设计费等,都可以为其创造收入。”张翔告诉记者。
同时,就全国市场来看,经销商覆盖范围广,上至一线城市中心城区,下至县级、乡级,甚至是农村市场,拥有一张庞大的销售网络;就单个经销商来看,经销商区域指向性强,对所在地的营商环境、客户画像、竞争格局有更切实经验。
“汽车行业淘汰赛刚刚开始,300万台的年销量规模将只是汽车公司的入场券。”今年4月,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向媒体表示。
对于急于拉高规模,渴望卖车的小鹏与蔚来来说,覆盖性广、细分性强的经销商似乎为其提供了最佳方案。
通过渠道的调整,新势力也寄希望于借助经销商丰富的资源,依托其成熟的运营机制,快速在当地建立其完善的销售体系,开拓新市场,发力卖车。
值得一提的是,加盟新势力,经销商也肩负着为其打开低线城市市场、完成渠道下沉的重任。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饱和,汽车进入“存量时代”,首次购车的消费者数量急剧减少,进一步撬动下沉市场获取销量增长成为众多车企的选择,转向三四线城市寻求突破口。
据悉,此次渠道调整,小鹏将重点向三四线城市引入更多的经销商。在今年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也表示:“要在销售网络进行大刀阔斧的优胜劣汰,并用更快的速度引进优秀的经销商伙伴,加快在二线和低线城市的市场份额扩张。”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品牌直营店均覆盖了一线、二线城市,但三线及以下城市店面数量骤降。这是因为直营店城市商超的选址限制以及高昂的运营成本,新势力想要通过直营门店进军低线城市成本较高,条件有限。
而借力经销商,便可快速进入低线城市,在当地建立起完善的销售体系,实现资金与时间成本的双重降低,瞄准下沉市场发力卖车,完成销量的转化。
不过,降本增量,看似两全其美的经销商模式也并非毫无破绽,价格、优惠力度如何实现统一,服务和售后如何达到标准,这些在新势力品牌创设之初就考量的问题,至今仍是隐患所在。
在直营店与授权店之间,作为传统车企转向新能源车企的代表——比亚迪、广汽埃安凭借原有的资源与经验在交付速度、价格优惠、服务售后等方面实现统一,二者相互借鉴也相互制约,实现了较好的平衡。
而在这方面,新势力缺少与经销商合作的经验积累,想要实现“两手抓”,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在新势力向终端渠道“动刀”的同时,理想汽车CEO李想则在近期发文表示:“不会授权任何代理商和经销商,会一直坚持直营的销售模式。”
持续三个季度盈利后,现在的理想显然没有“降本”的压力。除了在财务数据方面加速分化,在渠道方面,“蔚小理”也将形成各家新的格局。
不可否认的是,小鹏、蔚来等品牌对经销商的引入,表明了车企在渠道方面都在进行多样化的尝试。在张翔看来,未来的5-10年内,经销商和直营店是共生状态,并将呈现以授权经销商为主,直营店为辅的局面。
新模式下,经销商在与厂商的博弈中能分到多少市场红利,新势力借助经销商又将获得多少销量规模的提升,依旧需要找到一个可行性路径,并等待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