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天气 资讯 教育部:“双减”两年学科类培训收费平均下降4成以上

教育部:“双减”两年学科类培训收费平均下降4成以上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双减”开展两年以来,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分别通过收费监管、人员审核、材料把关等“组合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使其成为校内办学的有益补充。迈入第三年,“双减”的前路在何方?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日前,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两年来,“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学科类培训收费平均下降4成以上。

两年取得阶段性进展,“双减”满意度超八成

两年来,“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家长的获得感逐步提升。学科类培训收费平均下降4成以上,非学科类价格总体平稳;课后服务全覆盖基本解决了“三点半”问题,逐步缓解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大压减并得到规范。大规模的学科类培训无序发展趋势已经基本得以遏制;学科类机构“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达100%;全国监管平台建立并普及使用……校外培训正在回归到“良心的行业”,不断成为学校教育有益补充。

学校主阵地得到进一步发挥。校内作业负担总量上得以控制,结构上也进行了优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学校课后服务普遍开展,九成以上的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

今年6月底,国家统计局覆盖全国所有省份,选取义务教育阶段的23.6万名学生、27.2万名家长、4577名校长和7.9万名教师,开展了“双减”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对“双减”满意度均超八成。同时,国务院“互联网+督查”等群众举报线索每月数量已比最高峰下降90%以上。

严把校外培训质量关,校外培训回归“良心行业”

在校外培训过程中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校外培训质量,是群众的普遍期盼。教育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严把校外培训质量关。落实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区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针对各自不同特点,实行分类管理,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发展能够在校外培训中得到一定满足;确保培训材料合格、从业人员合规、学生安全。

校外培训“退费难”始终是困扰广大家长的一大难题。自“双减”伊始,教育部就把解决“退费难”问题、守好学生家长的“钱袋子”作为工作的重点。要求培训机构不得收取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且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收费不超过5000元,通过支付限额减少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要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采取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等方式,将预收费全面纳入监管,不得擅自挪作他用。采取银行托管方式的,家长缴纳的培训费全部进入银行“监管账户”,实行“一课一消”;采取风险保证金方式的,由培训机构向银行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保障群众维权时有抓手。动态跟踪监测,对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等举报平台收到的“退费难”问题线索逐一核查处置。

“双减”进入第三个年头,更需要多方“同下一盘棋”

“双减”校外治理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隐形变异愈发突出,线上违规变种培训技术手段花样翻新,非学科类培训监管还不到位,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校内提质增效需要进一步升级。作业设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有的学校还存在违规布置作业情况;课后服务水平还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需进一步提高;教师负担需进一步减轻,教师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家长焦虑根源需要进一步消除。随着教育改革发展,家长期盼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互相攀比、暗自较劲的心理依然存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依然存在。

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学校满足学生学习的主要需求。作业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又不加重孩子负担;课后服务要能够在时长、内容、场地、师资等方面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着力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从中考来讲,要推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积极发展综合高中,合理控制普职比例;在高考和高等教育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多元化办学,贯彻因材施教理念,为每一类人才脱颖而出、每一位青年人生出彩提供机会

来源:北京日报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学科,家长,教育部,机构,服务,作业负担,发展,监管,培训,收费,学生,家长,苏金柱,教育部,学科类

极速天气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学科,家长,教育部,机构,服务,作业负担,发展,监管,培训,收费,学生,家长,苏金柱,教育部,学科类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学科,家长,教育部,机构,服务,作业负担,发展,监管,培训,收费,学生,家长,苏金柱,教育部,学科类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