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列明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认定情形,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同时符合线下培训有专门的培训场所或线上培训有特定的网站或者应用程序、有2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分工的,即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其中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擅自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擅自举办社会性竞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活动等违法情形,最高可处以10万元罚款。
“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新华社发(李肃人 摄)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学科类培训几乎绝迹。但也有校外机构搞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为了躲避监管,或转到线上教学,让家长以成人的名义报名,实际是孩子在上课;或为学员提供境外账号,继续聘请老师线上授课;或转到地下,悄悄地在居民楼、酒店等隐蔽场所营业;或换个“马甲”,打起了高级家政、一对一、住家教师、研学游等幌子。
针对“躲猫猫”的校外培训机构,先前并非没做规定;此次颁布实施的办法,也不是监管部门首次给校外培训立规矩。尽管治理不遗余力,违规校外培训仍然存在,且变异得更为畸形、躲藏得更为隐秘,既削减“双减”成果,也伤害教育公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培训机构心存侥幸,一方面是部分家长依旧希望孩子通过学科培训“弯道超车”。“双减”本是给孩子减负,给家长减压,但哪怕有一个家长不肯停下补习的脚步,就有一群家长无奈跟着内卷。部分培训机构正是抓住家长这一心理,把培训的赛道开到了阴暗处。违规培训,既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也加重了家长负担,更与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何况很多地下机构无法保证师资,家长可能会被机构的弯弯绕绕套牢;有的在职教师私下开补课班,更有课上不讲课下讲之嫌。
孩子的负担必须减下来,“双减”的力度不能减。校外培训再怎么变异,监管永远都不会隐形。新规最大的亮点,在于揭穿违规者明里暗里的伎俩,为规范校外培训提供了准绳。办法明确了变相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种种形式,为监管部门划出了重点,也划定了更具操作性的边界。以往,对违规培训机构的处罚主要采取叫停培训、退还费用等措施,此次则明确了警告直至10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标准。另外,针对在职教师违规开展校外培训的情况,将从重处罚。
严查身披隐身衣顶风作案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减轻的是孩子的负担,舒展的是家长的眉头。不给孩子肩上悄悄加砝码,监管必须跟上,家长也需主动减负,不能帮倒忙。
来源:北京晚报李霞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